服务热线:
18901919522

1961年因罗荣桓反对自己愤然离席:林罗从来不是一起的

简要描述: 在2003年出版的《这一生》中这样记载是否出席了罗荣桓的公祭大会: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上,所有的...

详细介绍

  在2003年出版的《这一生》中这样记载是否出席了罗荣桓的公祭大会: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上,所有的元帅都准时到会,唯独一人缺席。

  然而实际上,在1963年12月18日和23日的《人民日报》以及当时的其它报纸上,则是记载,出席了17日的遗体告别会,不但出席了22日上午的吊唁活动还为他守灵。

  不但出席了公祭大会,还写了挽联: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报道,也许就是跟罗荣桓两人在建国之后的针锋相对有关。

  解放战争的时候,部队首长之间,除了刘邓称呼之外,还有着林罗和陈粟的简称。1961年的时候,却恶狠狠地说出了:“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不是一起的。”

  众所周知,和罗荣桓有着三次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的合作,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第一次是从1930年6月到1932年的3月,担任红四军军长,罗荣桓担任红四军政委期间。以及1932年4月到1933年4月期间两人分别担任红一军团长和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长征的时候,红一军团是整个部队的前锋,他们在长征途中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为大部队的前进扫清了障碍,参加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强夺腊子口等战役。

  涌现了无数能征善战的将军,如左权、朱瑞、李聚奎、赖传珠、耿飙,谭政,陈光,刘亚楼,彭绍辉、肖华,杨勇,杨成武,,邓华,陈正湘,李天佑等人。

  第二次的时候是从1947年6月开始到1949年的5月。先后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任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则是担任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

  在此期间,两人相互合作,打破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先后参加了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前后歼敌二三十万人,将敌人压缩在了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的城市,解放了全东北97%的领土。

  1948年,东北野战军总兵力达到了103万人,下辖2个兵团、12个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和1岗位坦克团,任司令,罗荣桓任政委。之后发动了辽沈战役、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大片领土

  第三次就是从1960年10月开始到1963年12月。这样一个时间段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的工作,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为人能打胜仗、奇仗,个性非常强,作风强硬,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和质疑,很难与其他人共事。

  在红军时期,他就和军中的党代表、政委关系处不好。整个军中的高级将领中也唯有罗荣桓这位老好人能忍让和谅解他。

  正是由于罗荣桓具有这种容人度量,所以才能和相处得来,能够合作无间吧!也因此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抗战胜利之后,前往东北负责全面工作,正是深知的为人,中央才会将在山东做得有声有色的罗荣桓调往东北。

  当时的山东军区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拥有最多的兵力,罗荣桓曾说过“在山东将近 7 年,我对军事指挥已经比较熟悉,搞起来很有兴趣。但现在组织上要我给林总当副政委,我就要尽力保证他顺畅指挥。”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任115师师长,罗荣桓担任政训处主任。

  1937年10月下旬,115师一分为二,率领主力南下,关于如何分家,和都没有开口。最后对罗荣桓说道:“你来分好,你公平。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几个部门由你决定。哪些人走,哪些人留下,你有决定权,我不争一个人。”

  对于这次“分家”,非常满意,虽然留下的人不多,但是都非常得力。对此一句话也没有说。

  分家之后,和罗荣桓两人南下,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当时,师政委空缺,八路军总部一直想要罗荣桓担任政委,为此多次征求的意见,可是就是不开口,后来更是给总部发去电报,要求另派政委,还特别建议罗荣桓仍担任政治部主任。

  和罗荣桓之间的合作,向来是以为主,但是罗荣桓这个老好人,却也会经常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他们之间的合作,从开始就充满了波折。

  刚到东北的时候,关于在何地建立根据地,如何建立根据地等问题上,两人之间都有不一样的意见。

  8纵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收到电报,等收到电报再询问封锁哪一个机场的时候,刘亚楼大怒:“这还用问,当然是封锁正在使用的机场。”

  不过,此时锦州已经增援了一个师了,攻打锦州的难度增加了,也意识到了疏漏,立即命令9纵封锁机场。还以自己的名义致电9纵:“如果封锁机场的任务不能完成,就会造成历史罪恶,成为历史罪人。”

  则是以林罗刘的名义致电军委:“锦州飞机场,我们从25日起,即已严令八、九两纵担任封锁。但该两纵由于游击习气太重,耽误两天时间,敌每日用飞机七八十架运兵。故已把四十九军两个师运到。今晨已完全封锁机场,并击毁敌机 5 架。”

  没有将真实的情况汇报,只是一笼统地将责任推到了两个纵队身上。8纵司令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也受此影响。

  对此,罗荣桓则是说道:“部队出了差错,也不能光批评下面,还应该从我们身上找原因。敌人空运的飞机在西郊机场起降,他们还来请示,这固然不对,但是我们司令部下达命令的时候如果详细一点,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一差错了吗?”

  不过,对此一直犹豫不决,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按照中央的命令行军,却因为得知敌人增援的7个师已经到了葫芦岛,来救援锦州,立马动摇了决心,停止部队前进,还向军委发去特急电报,说锦州有了增援,攻打锦州没把握,要求回头再攻打长春。

  罗荣桓听说这一条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他认为擅自改变军委的决策是不对的,就找到了质问。

  对于罗荣桓的质问,只是强调葫芦岛已然浮现大批敌人,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我军两面被夹击,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就坐在那里不说话了。

  漠然的态度,令一向好脾气的罗荣桓都急了,直接拍了桌子说道:“先攻锦州是军委的英明决策,目前大军已经基本到达指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可以顾全大局,合理调整兵力,决不能打退堂鼓,否则,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

  罗荣桓的尖锐批评,令顿时一惊,特别是那句“承担历史责任”让他非常震动,最后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改变了主意。

  对于和罗荣桓来说,这些也只是小事罢了。不过也因此为两人之间的不愉快埋下了伏笔。

  辽沈战役之后,罗荣桓在起草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报告中,涉及了对攻打锦州的犹豫。罗荣桓知道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搞不好会令爆炸,因此报告写得非常委婉。好巧不巧的是这样一个时间段过来了,他就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说道:“这一段,写我们在攻打锦州的问题上曾一度有顾虑,很快就纠正了,你看怎么样?”

  此时正是高兴的时候,看了这段文字之后,认为这是罗荣桓故意在毛主席面前让自己出丑,就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罗荣桓并没有因不高兴而更改自己的报告,而是一字未改上报中央,从此两人之间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1959年,彭真给罗荣桓打电话,说准备让出任国防部长,征求罗荣桓的意见。

  罗荣桓与共事的时间最长,但是也知道的为人,知道的缺点和错误,再加上的身体不是很好,觉得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建议由贺龙出任。

  彭真将罗荣桓的意见向毛主席做了汇报,不过未被采纳才有了后面的事。由于罗荣桓在军内和党内的威望很高,就先

  谭政被解除总政治部主任之后,毛主席将罗瑞卿和肖华叫去,询问由谁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两人都建议由罗荣桓出任,这才能抗衡。

  罗荣桓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并不符合的意思,他竟然一直压着不让在报纸上公布。

  两人的第三次合作,矛盾不断增多,罗荣桓坚持正义,实事求是,而则是走向了一条打击异己的夺权之路。

  1961年4月的军委会议上,依旧坚持“带着问题学”,而罗荣桓则是坚持将这句话去掉,虽然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去掉这句话的建议,但是他也粗暴地打断了会议,扬长而去。

  随着矛盾的日益扩大,对罗荣桓越来越不满,终于恶狠狠地说出了:“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不是一起的。”

  1963年,新华社要发表人民的领导人名单,罗瑞卿和肖华都主张公布罗荣桓的任命,但是依旧不同意。

  1963年12月16日,和合作了大半生又斗争了生命最后几年的罗荣桓永远离开了这样一个世界,也彻底没有制约的人。

  1978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罗荣桓同志在世的时候,就同作过针锋相对的斗争……”

  参考资料:《罗荣桓与的分歧和斗争》、《建国后的罗荣桓和》、《是否参加了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罗荣桓挺身斗》、《罗荣桓同合作中的分歧和斗争》等。